本网讯:“从传统的商业银行到发展中的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随着历史变迁,金融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其中介的本质从未改变。”昨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携著作《我们热爱的金融》在上海书展与读者见面。
刘俏的这本书意在探讨中国金融演进逻辑、中国金融体系新观点,以及如何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金融。他向读者阐述观点,“实体经济、金融体系、宏观政策、资产定价、国际资金的流动,其间的动态变化交互决定了金融中介模式,而‘好金融’正是要综合五个方面来实现金融中介成本的最小化。”
但当今中国金融行业恰恰面临“发展之谜”,刘俏提到,金融的不断演进却没有带来金融中介成本的下降。“我国的金融规模确实在逐步扩大,但相比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2%-3%的金融中介成本,国内包括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在内,计算得到的金融中介成本最高能达到8%-9%,高于主要的工业化国家。这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金融,而是更好的金融;规模扩大的同时,国内企业更需要价值创造能力上的崛起。”
刘俏展示了金融中介基本模型中发现的中国金融体系“断裂点”:城市人口布局不合理、高杠杆、金融过度发展、衰退企业经济负债表等。他指出,这些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制约着金融和经济更健康的发展,故中国金融的未来需要重塑。
以人口老龄化为例。2035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将超过21%,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负相关,届时随着储蓄下降,靠大规模银行信贷驱动投资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刘俏指出,未来的投资来源从何获取,金融体系能否支撑未来的经济增长等问题值得深思。此外,他也谈到,未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拥有丰富产业机会的城镇,将汇聚中国约88%的人口,城镇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不容小觑,金融体系需要完成相应的配套改革。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提出更多元的金融思想,解决‘金融之谜’是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在活动尾声,刘俏表示,金融思想的引进也是未来的趋势,“这个时代是需要思想的时代,也是会出思想的时代”。(稿源: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宿波)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