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
管理精力,首先要认识精力的构成——精力金字塔。
1.金字塔第一层:体能
体能取决于精力的储量。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CEO,不是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最多,而是西点军校。
为什么?
很多西点军校毕业的大企业CEO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西点对他们的影响,其中提及最多的是以下4点:
第一,懂得了战略;
第二,懂得了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第三,培养了目标感;
第四,体能的严苛训练。
而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两者都是大脑活动不可缺少的“原料”。
体能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保持专注、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
2.金字塔第二层:情绪
情绪取决于精力的质量。
现代心理学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情绪对人的认知、记忆、决策都会产生影响。
比如,早上起来遇见一件不爽的事,觉得很窝心,可能一天都觉得不爽,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甚至频繁做错事情。
从精力角度来看,负面情绪代价昂贵且效率低下。此外,负面情绪极易传染。
反之,正面情绪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绪——快乐本身便是奖赏,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
3.金字塔第三层:思维
思维取决于精力的专注度。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心流”这个概念:人一旦进入“心流”,便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在处理任务/工作上发挥极大的效率。
积极的、正向的思维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并不断获得正反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认知与行动。
它如同我们的大脑与外部世界建立的一条通道,能够塑造世界,也反过来塑造我们自己。
4.金字塔顶端:意志
意志取决于精力的强度。
简单来说,意志就是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
心理学家把意志力的控制作用分成3类:
我要:面对有益、该做的事,即便不情愿也依然坚持,比如我要减肥。
我不要:面对有害、不该做的事,即便很诱人也坚持“Say No”,比如我不要熬夜。
我想要:时刻牢记远期目标,并以此作为决策第一法则,比如我想变得更出色,想要努力学习。
但是,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了意志力的“肌肉模式”:意志力就像肌肉力量,储备有限,用多了就会消耗殆尽。
凡是需要集中注意力、克服困难的事情都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
从早到晚,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志力逐渐减弱;
越是疲劳,就越感到难以自控;
如果短期内感到疲惫,补充少许糖份就能恢复意志力;
平时多做些意志力训练,可以持久提升意志力。
总结一下,好的精力=充沛的体能+正面的情绪+专注的思维+坚定的意志。
因此管理好以上四者,才能较好地管理个人精力。
02
情绪管理:将威胁转换为挑战
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包括但不限于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
由于进化的原因,我们面临几个事实:
第一,负面情绪没法消除,也没有必要消除。
第二,负面情绪是我们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要识别它,然后利用好它。
第三,我们只需要控制负面情绪的表现方式就行了。
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我们最常见的情绪就是:愤怒、焦虑和抑郁。
1.如何缓解愤怒?
我们经常发现这种将事情往坏处想的想法:对我这么不公平,我不能忍受......
我们可以通过伯恩斯情绪疗法解决。
让这些孩子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进入工作岗位完全无缝衔接,没有适应期。
激发趋利避的欲望:利用双栏表格列出生气报复的好处和坏处,权衡利弊,问问自己如果让你愤怒的事一时改变不了,你是否愿意控制自己不发脾气?
比如,发怒的好处是:感觉很好、表达不满。坏处是:毁掉彼此关系,更加抗拒交往与沟通。
重写规则法:把你脑海中给关于“应该”的规则全部换成“如果……则会更好”
比如,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vs.如果别人心存感激会很好,但没有我也不那么强求。
还有,冷却愤怒想法、想象替换法、整理思路,认知预演/复盘等等。
2.如何缓解焦虑情绪?
焦虑是资源不足,急着想要调动资源解决问题的表现。
它的好处是帮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警觉,但一般的焦虑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解决方法——行动起来,即告诉大脑“我已经在工作了,不需要再分泌激素了”。
实在不行,就采取放松呼吸练习和情绪标签法。
首先,专注于你的呼吸,把你的注意力锚定在你的呼吸上,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你精神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
其次,你可以在内心对自己说,这个感觉就是焦虑,我焦虑的时候会觉得心跳加速、手掌出汗。
如果你能在意识上去认知到焦虑的感觉,那你也就不那么焦虑了。因为你已经从这个感觉里跳出来站在旁边观察它了。
如果焦虑持续地扩散或者出现急性的惊恐,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比如手抖、出汗、尿频、心悸或者运动性的不安。
这可能就是焦虑症,一定要去就医。
3.如何预防抑郁症?
和焦虑不一样,抑郁主要的表现是情绪低落,感觉不到快乐,也没有动力。
严重的话可能悲观厌世,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
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抑郁症相关的100多个风险因素,发现:社交联系是抑郁症最强的保护因素之一。
因此,他们提出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不仅你的知心朋友,其它各种人际关系都可能会支持你的。
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支持,还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
第二,要设法睡好觉。
只要能睡好觉,就能预防抑郁症。长期失眠可能会导致抑郁症,如有失眠的困扰,要设法解决。
第三,多到户外活动。
适度的户外运动是对抗抑郁症最有效和天然的药物。
从事室内工作的人,平时每天要有两小时在室外活动,双休日最好安排两个下午到户外活动。
第四,适当作些保护。
对会惹你生气的人敬而远之,以避免生气,对于不可抗拒的刺激,要提高承受能力。
一般情况下,抑郁的状态如果持续超过了两周,在临床上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这就不是预防问题,而是需要治疗了。
03
思维管理:
保持专注,心无杂念
注意力在哪儿,精力就流向哪儿。
关于培养专注力,有以下几个方法。
方法一,设定尽可能清晰的目标。
其次拆解目标(短期和长期),然后再将各个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并设定时间点。每(未)完成一个时间点的任务,就适当给予自己奖励或惩罚。
当然,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中,一定要有仪式感,仪式感能为实现目标带来更大的意义感和荣誉感,帮助我们坚持下去。
方法二,控制你的思维,最麻烦的任务最先做。
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时,将难的任务放在第一个,因为最开始做一件事时,我们总是会更加专注和富有能量。
当你就快要放弃的时候,告诉你自己:我还可以再坚持五分钟。
完成这五分钟之后,再来一轮新的五分钟。如此一来,你的大目标就在这样的每一个五分钟的过程逐渐完成。
方法三,把最好的时间留给最重要的事情。
大脑会对困难或者不熟悉的事有一种天然的抗拒感。
比如写一篇文章、学习新技能等等。
而脑子很容易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简单、重复,满足好奇心的事。比如刷抖快、看头条。
但是如果你想成为高手,一定要改掉自己的这种习惯。
你每天需要锁定一段时间,通过一些仪式感进入心流的状态,专门用于处理复杂和困难的事。
你需要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在哪一段时间是最有效率的,要把这段时间留给重要的事。
04
意志:活出人生的意义
尼采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才能够忍受一切。
任何能够点燃人类精神的事物,都有助于全情投入,促进最佳表现。
维克多·弗兰克在其神作《活出生命的意义》表达了如下观点:
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至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为自己创造意义,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的人生。
意义疗法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你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
一个人最大的意义可能就是帮助他人实现了意义,进而实现自己的意义。
那么,又回到那几个经典的问题:我擅长什么?我做这些是为了谁?Ta能得到什么?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热爱的、且擅长的,以及社会(他人)所需求的这三个东西中间的交汇点,很大程度上你就找到了意义。
而当一个人找到了意义感,人生就有了灯塔业就有了方向,做决定也就不再纠结了。
总之,要想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从体能、情绪、思维到意志,每一个“关卡”都需要加以锻炼,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接下来就要交给持之以恒,并形成习惯。
精力充沛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学习、生活更加有效率,而是为了从这些我们离不开的活动之中,获得幸福。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