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金融研究 >> 正文

张学跚:从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看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发布时间:2025-03-13 15:33    浏览量:32538    来源: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张学跚:从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看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3月12日,全国两会刚刚闭幕,中国工商银行与全国工商联在北京联合举办“金融助企 提质向新”金融赋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议现场举办了工商银行科技创新基金启动仪式。该基金总规模800亿元,定位耐心资本,以股为主,股债贷保联动,将持续加大对硬科技、民营经济的支持,为实体经济注入股权投资力量。

 

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这笔规模庞大的基金,不仅承载着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使命,更折射出中国金融体系从传统信贷模式向现代投资银行模式转型的深刻变革。这一变革的背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角色定位的重大转变。

 

一、传统信贷模式的困境与突破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导,商业银行信贷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其局限性日益显现。信贷资金过度集中于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难以满足新经济形态的融资需求。

 

 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突破了传统信贷模式的桎梏。通过股权投资、股债联动等市场化方式,基金能够更灵活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更好匹配。这种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也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从国际经验看,科技创新需要长期资本的支持。美国硅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风险投资体系的完善。工商银行此举,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开始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二、耐心资本与实体经济的新纽带

 耐心资本的核心理念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这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高度契合。科技创新具有周期长、风险高、回报不确定等特点,需要投资者具备战略眼光和风险承受能力。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定位耐心资本,体现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基金通过股债贷保联动,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股权投资提供长期资本支持,债权融资满足企业流动性需求,保险服务分散创新风险。这种综合化服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对民营经济的重点支持,体现了基金的精准定位。民营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基金的设立,将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助力其创新发展。

 

三、金融改革的历史方位与未来展望

 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是中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成果。它标志着中国金融体系开始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传统信贷转向综合服务,从短期逐利转向长期价值创造。

 

 这一改革举措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同时,也有助于缓解经济金融化、脱实向虚的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改革仍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更多长期投资者,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生态。工商银行的探索,为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也预示着中国金融体系将迎来更加深刻的变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金融改革正朝着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向坚定前行。工商银行800亿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不仅是一次重要的金融创新实践,更是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预示着,一个更加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中国金融体系正在形成,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这场改革必将载入中国金融发展史册,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作者: 张学跚: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院长;兼任:内蒙古金融网创始人;内蒙古金融行业协会会长;自治区政府研究室特邀研究员;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新闻评论员;)


1741851277220419.jpg

Copyright © 2007-2025 www.nmgxjr.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内蒙古新金融研究院 中国网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蒙ICP备18004368号-1
营业执照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

蒙公网安备 15010302000322号